去年12月,極越汽車一夜“閃崩”,讓無數的供應商瞬間墜入了冰窟。他們在上門維權討要貨款無果的情況下,陷入了長達7個多月的掙扎期。有人苦苦籌資為了墊付下游供應商的款項,有人現金流出現較大問題進而影響公司員工工資發放,更有甚者公司難以為繼,就此解散倒閉。
期間,雖也不斷有關于極越汽車重組、復活的消息傳出,但對于極越汽車的那些供應商而言,只是“有希望”或許還遠遠不夠。目前獲取相關信息渠道只有網絡的他們,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夠站出來為他們發聲,也更加渴望聽到一些有實際意義的東西。
近日,馬拉車市獨家對話了負責極越汽車區域營銷活動的供應商曾總。而在對話之前,馬拉車市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曾總這樣寫道:過完了發薪日,又得開始擔心30天。
“雖然我被欠款,但不能讓員工吃不起飯”
在談及為何會發那條朋友圈感嘆時,曾總表示,“因為我們去年從8月份開始服務極越以來,在四個月時間里大概服務了他們300多萬元。可截止目前,沒有收到過一分錢。”
“我現在每個月最擔心和焦慮的就是員工的發薪日,雖然我被欠款,暫時收不回來,但不能讓跟著我干的員工吃不起飯。”
曾總認為極越的一夜“閃崩”,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在這幾個月,在今年上半年里,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處理我們和下游供應商的這些費用的支付問題。我們公司的現金流,也因此受了比較大的影響。”曾總也向我們出具了他們公司上半年支付給下游供應商的款項明細。
“從中標到暴雷,心情堪比坐過山車”
曾總也回顧了他們去年從開始服務極越到極越暴雷的那幾個月的經歷,其心情之跌宕堪比坐過山車。
“我們是一家成都本地專門做汽車區域營銷的公司,在去年的3月份
收到了極越汽車的一個招標邀請。得知他們要在區域建立他們的區域營銷活動公司,然后我們就進行了投標。去年的7月,我們收到了中標通知。然后從8月開始,我們就開始正式服務極越。”
(受訪者供圖)
“可以說直到暴雷的那一天,我們都一直在服務極越。整體服務時間大概在四個月左右。其實極越這個品牌,從一開始我們從接觸到合作
到我們服務的這個階段,我們一直都很看好這個品牌。因為從我們當時接觸這個品牌來說,不管是對他們整體的車型,還是市場營銷的這些方向來看,我們其實挺有信心的。”
“另外,在8月份我們服務他們的時候,我們知道的極越品牌銷量大概在1000多臺/月,到了11月份我們了解到,他們的月銷量已經到3000多臺。可以說這個品牌,在我們服務的這幾個月里面,它其實是一個往上走的形勢。所以在服務期間,我們也沒有發現任何它會暴雷的跡象。”
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曾總及其團隊獲悉了極越暴雷。“去年12月,突然有一天,我們就接到通知說他們團隊解散,然后我們才了解到了這樣的一個情況。從那天開始,我們就跟極越聯系、跟采購聯系、跟商務聯系。當時,收到的所有反饋都是他們也不清楚公司目前的一個情況。于是,我們整體的一個服務項目也從暴雷那天開始就全部都已經暫停了。”
“更無語的是,到目前為止其實我們也沒有收到極越汽車方面任何的正式的通知。很多服務項目,在暴雷以后都是我們在自行完成收尾工作,包括商超撤展等一系列事宜。”
“維權去了、信訪的人見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某種程度上講,極越汽車暴雷一事被正式“確鑿”,源于2024年12月13日百度和吉利發布的那份聯合聲明。聲明中提到,“第一時間解決員工社保繳納、離職員工善后問題;維護用戶車輛正常使用、售后和維修保養。推進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決。”
聲明一出,與很多供應商一樣,曾總也有了前往極越汽車總部的想法,試圖要回自己的服務款項。
(去年12月極越供應商前往總部維權,受訪者供圖)
“在暴雷的第二天,有其他地區的供應商就牽頭建立了我們供應商的一個維權群,我們建立這個群的目的,也是大家能夠互通這個信息。
后面群里也在組織大家到極度公司去維權,最早去的那批供應商伙伴們,去了集度公司。但那個時候,公司相當混亂,因為大部分時間在集中解決員工的一個薪資和社保等問題,根本就沒有輪到我們供應商解決。”
當曾總和全國各地的供應商去到集度公司時,依然沒有見到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但政府在那里成立了一個信訪辦公室。曾總在信訪辦公室里見到了區政府的工作人員。
“那個時候,僅僅只是對我們目前的一個欠款金額和我們的基礎信息進行了登記。然后當時政府也說會給我們及時的反饋,但是到目前為止,就沒有然后了,我們依然沒有得到任何的反饋信息。現在我們所有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只有網絡這一個途徑。
(供應商們在信訪辦公室登記信息,受訪者供圖)
“維權群欠款總額已超20億,是很多人的救命錢”
曾總還給我們出示了一份他們這個維權群的欠款明細表,“我了解到我們這個群里面的所有供應商欠款,其實已經20多億了。這個錢,對于我們這種中小企業來說真的就是救命的錢。”
剛才也提到了我們每個月都很擔心工資能否給員工按時發放,還得積極處理在給極越服務期間產生的下游供應商款項。我們都在盡我們的最大努力,在給我們下游供應商結款。”
(維權群欠款明細部分截圖,受訪者供圖)
從曾總提供的供應商欠款明細當中,我們看到僅他們這一個供應商維權群里就有200多家被極越欠款,金額從數萬元到數十萬,上百萬上千萬,甚至還有過億元的。
“我也了解到,我們的很多同行因為極越這個事件出現了極端狀況,他們公司在服務過程中,墊付相當相當大的一些款項。然后他們今年也難以為繼,重慶一家同行已經把公司解散,員工都遣散了。如果一直拖下去,這樣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
“希望極越的兩大股東,能站出來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當我們問及曾總如何看待當初的選擇時,其表示“因為我們不止服務一個汽車品牌,在區域來說當時極越確實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其知名度本身也不高。但是我們當時也詳細了解過該品牌,我們知道中間是百度和吉利兩大企業,各占50%股份。出于對百度和吉利兩個大公司的信任,所以我們接了這個品牌。”
“但是在爆雷以后,我個人感覺就這兩個大品牌在極越的后續事宜處理的過程中,至少從我們供應商的層面來看,其實并沒有承擔起他們兩個大公司作為股東,所應有的一些責任吧。我們現在也希望,就是出了這個事情之后,吉利跟百度能更多的就是站出來,能夠為我們這些供應商來發聲。”
而對于不斷傳出的極越汽車有望被復活的消息,曾總表示,“對我們來供應商來說,我肯定是希望極越能夠重組成功的。同時也希望有政府有相關的單位來一起來解決這個事件。
以目前情況來看,只有它重組成功了,我們服務的這些款項才有結算完成的可能性。而這筆款項收回來,不僅能夠解決我們的現金流壓力,讓許多同行不至于解散倒閉,讓他們的員工不至于拿不到工資,吃不起飯。”
但愿事情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也希望曾總們不再為今后每個月的發薪日而焦慮一整個月。更加希望,中國的汽車產業不再出現那么多的暴雷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