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賽4輪,多次登上熱搜榜,企業排隊談贊助
“蘇超”火了,其他地方可以“抄作業”嗎?(關注群眾體育)
開賽4輪,江蘇城市足球聯賽熱度不減。
6月15日晚,坐鎮主場的無錫隊以2∶0擊敗常州隊,取得賽季首勝的同時,也將4連敗送給對手。一場蘇南球隊之間的“榜尾對決”,共吸引了超2.5萬人入場。徐州隊與鎮江隊的比賽,3萬多名球迷涌入徐州奧體中心,不僅刷新了“蘇超”現場觀眾人數新高,也讓同期進行的一些職業聯賽上座率黯然失色。
“蘇超”火了,原因何在?能否復制?近日,記者赴江蘇實地采訪,一探究竟。
百姓的賽事
對中國足球而言,“蘇超”并非首個省域足球聯賽,“浙超”“桂超”等都有多年歷史,也有過積極探索。“蘇超”如今火爆出圈,并非只是恰巧接住了“潑天的流量”,而是“蘇大強”在足球層面的生動映射。
江蘇省2024年GDP總量達到了13.7萬億元,排名僅次于廣東,省內13個地級市各有所長且發展較為均衡,有“十三太保”的戲稱。機場和高鐵站遍布省內多個城市,發達的交通網形成“一日觀賽圈”;足球場和大型體育中心在各地成為標配,為了滿足球迷觀賽需求,各隊主場不斷“升艙”;各市的足球特色校和青訓俱樂部如雨后春筍,各級地方業余賽事漸成體系,足球土壤逐漸豐饒。
這是一場全民狂歡。除少量職業球員外,教師、快遞員、學生等業余愛好者參與其中,不少人白天上班、晚上訓練、周末參賽,群眾屬性“拉滿”。
地域梗又添一把火。宿遷隊對陣徐州隊被譽為“楚漢之爭”,南京隊迎戰無錫隊被調侃為“鹽水鴨VS水蜜桃”,“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保衛常字頭”等幽默表達,更是形成了極強的社交傳播效應。
雖是政府牽頭搭臺,“蘇超”并未高舉高打,而是打造成了百姓身邊的聯賽。6月14日,南京隊客場對陣淮安隊,南京市政府與鐵路部門溝通,開通了南京站往返淮安東站的首趟“蘇超”球迷高鐵專列;6月15日,蘇州隊客場挑戰連云港隊,經蘇州市體育局協調組織,球迷只需購買球迷專列套餐,即可直通賽事現場;同日,徐州隊主場迎戰鎮江隊,徐州公交集團開設觀賽接駁專線,球迷可從徐州東站直達徐州奧體中心體育場。
在吃住行等方面,主隊各顯神通,花式“寵粉”。“淮安發布”表示,憑賽事門票即可暢游淮安,享受景區景點、美食、住宿等福利。揚州市宣布,揚州隊主場比賽日所在的周末,對客隊城市市民送出專屬福利:21家酒店實行線上預訂平臺掛牌價八折優惠,在多家指定餐廳用餐即送獅子頭、揚州炒飯、文思豆腐等美食。連云港隊6月15日主場迎戰蘇州隊,當地宣布國有A級景區13日至15日對蘇州市民免門票。
天時地利人和,“蘇超”最終一鳴驚人。
不僅熱鬧,還有溫度
“蘇超”元年,各地“賺”了人氣和流量,帶動了文旅與消費。
賽事熱度居高不下,火爆的不只是看臺,更有商機。江蘇省體育競賽有限公司作為賽事運營方,對紛至沓來的商家感到猝不及防。公司市場部部長馬偉表示,“蘇超”前三輪比賽之后,企業幾乎是排著隊前來商談贊助事宜。開幕前,“蘇超”已經獲得江蘇銀行800萬元的冠名,現在的贊助金額一路飆升至100萬元、200萬元和300萬元3個檔次。賽事各級贊助商已經從開幕時的6家,增加到如今的19家。
“蘇超”一經面世,便呈現出城市文化與地域認同的生動圖景,對江蘇各地球迷而言,不僅擁有了可以搖旗吶喊的主隊,更讓城市之間的比拼超出經濟文化之外,在更具參與度和娛樂性的平臺上展開競爭。
現代足球運動在創立之初,就與社區文化密不可分,許多世界知名俱樂部就誕生于學校、街區和工廠之中。如今的江蘇“十三太保”,也同樣具備“大社區”的概念,各具地域特色的歷史與文化,讓人群很容易聚攏在各自球隊周圍。“為城市榮譽而戰”的賽事口號,精準觸達了“散裝”江蘇人的情感。
過去的中國職業足球聯賽,很多球隊不太注重品牌和文化建設,與城市和球迷聯系不夠緊密,俱樂部搬遷、易主等情況屢見不鮮,足球根系自然難以健康生長。
“蘇超”的出現,提供了破題新思路:將賽事下沉,豐富比賽體驗感,進而引發球迷與球隊的情感共鳴。“桂超”聯賽秘書長賈蕾仕表示:“我們要感謝‘蘇超’,能讓更多人看到足球的城市屬性,以及基層聯賽對足球文化的促進作用。”